和淑君第一次合作是在2014年5月4日。 当时我刚来研究院,给淑君打下手,课题是《房地产与互联网》。 这一稿已经基本成形,但还有一些细节需要补充。 我拿好电脑来到12楼她办公的地方,她给我分配完任务后,便马不停蹄地回到自己的座位旁码字。 我对这个课题没有太多研究,只能先赶紧浏览一遍之前的内容,便依葫芦画瓢地添加。 2个小时后,我把自己完成的部分发给了她,她看了一眼,说OK。 并看了看表,让我先走。 此时已接近11点。 我觉得不好意思,便说没事,她也没有强求,继续修改。 11点40的时候她基本完成,发给我最终版。 下楼后她很抱歉的说让我这么晚才回去。 我说你才辛苦。毕竟我就3站地铁的距离,而她,则要从广州赶回佛山。 回到宿舍的时候,打开电脑看最终的版本。 我那几页已脱胎换骨,我挺惭愧的,也没帮上什么忙。 我仔细分析了这个不同,自己最大的漏洞在于逻辑不清。 比如陈述余额宝的作用时,我就直接一条条地堆砌新闻,而她则是: 首先抛出观点:余额宝一定程度上加速利率市场化。
然后进行论证:用逻辑图+文字描述的形式。
观点清晰,逻辑严密。 后来发现这就是金字塔原理! 淑君所在的部门是保利投资顾问有限公司下属的发展研究中心。 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,大多数出品都属于内参性质,只在小范围传阅,所以知道的人不多。 但他们的研究实力,并不亚于行业内知名的克而瑞、中指、易居。 而里面的人大多低调,低调到无论加班到多晚,也没人发个朋友圈晒晒辛苦。 这是我最喜欢他们的一点:内敛的努力。 14年11月中旬的时候,有个课题是关于社区商业O2O的。 当时袁尚被分配到做这个题目的负责人。 他之前对这O2O一块毫无了解,这让我们有点诧异,毕竟“最近这个这么火啊”。 但也就是这样一个“外行”,在接下来半个月内,带着5、6个人,一起完成了一份推动公司新业务成立的报告。 他是怎么做到的呢? 在那10多天的时间里,拜访了多家O2O团队,了解运营模式;
阅读海量文档,总结规律;
不断头脑风暴,找到公司与O2O的嫁接可能性;
那一次合作从他身上收获很多: 第一,要多跟内行学门道。 文献资料了解了再多,也只是外行看热闹,一方面内容可能过时,另一方面则是核心缺失。
毕竟核心东西是看家本领,只有在聊天的过程中,才能在有意无意间透露一二。
而这一二,正是破局的关键。
第二,分工时候团队负责人要逻辑清晰。 做事的人最怕做无用功。 分工阶段,袁尚写了一份Word提纲,把每部分需要实现的内容都详细呈现。
比如沃尔玛的案例,详细到发展历程、和一号店合并的优劣势,保证每个人接到分工后都能达到及格水平线之上。
第三,整合重要的不是合,而是整。 由于各人的写作风格各异,行文逻辑也不同,递交给负责人后,如果只是纯粹的堆砌到一起,很容易就显得杂乱无章。 而袁尚在得到我们的素材后,自己花了两个通宵进行深度整理,最后的结果一脉相承,读来酣畅淋漓。 对一个报告而言,能达到这样的效果,真的是费劲了功夫。 所以,能和这样优秀的团队合作,真的让我受益匪浅。 我曾一度觉得,他们的实力,理所应当受到更大的尊敬。 但可惜,因为低调,反而有时会让人误解,以为没做什么事。 这种委屈,有时让知情人觉得愤怒。 所以当得知他们开了公众号,准备在里面分享研究心得的时候,真的很开心。 但开心之余,内心是纠结的。 因为我知道运营一个自媒体,所需要付出的精力是巨大的,这涉及到: 如何设计栏目。
如何去与关注者沟通。
如何将相对严肃的内容以更互联网化的方式改写。
……
但还好,排除各种困难,上周,这个号已经上线。 作为战友,我觉得自己有必要在这里为这个团队打个广告:因为他们教会我太多做研究写报告的知识,我也希望他们能收获更多粉丝,得到更多关注,做得更好! 下面是二维码,欢迎关注。